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民生“小事”
“非常感谢李主任解决我家的实际困难!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从您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干部的担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仲夏暑气正盛,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梳理群众材料时,一封字迹工整的信件悄然映入眼帘——这是洛龙区尤女士专程寄来的感谢信。信笺上笔锋沉稳有力,字里行间满溢的感激之情仿佛能穿透纸页。这封承载着群众真切心意的信件,既是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保国为民解忧的诚挚致谢,更生动诠释了洛阳人大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属性。
去年冬季,寒意笼罩洛阳城,家住洛龙区的尤女士一家内心却满是焦灼与无奈。小区热力公司设备就“藏”在自家正下方的负一楼,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噪声变得愈发刺耳,日夜不停歇。
“24小时的嗡嗡声不绝于耳,夜里耳朵里塞上耳塞也能听到,好不容易熬睡了,半夜醒后又难以入眠。”尤女士回忆道。
尤女士的困扰,并非个例。打开洛阳网“百姓呼声”平台,经常有市民投诉各类噪声问题,一条条留言背后,是群众难以安睡的夜晚与无处诉说的焦灼。
这些“民声”,李保国早已记挂在心。长期关注民生实事的他,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人大监督的目光投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领域。
未等尤女士的困扰引起关注,李保国便已敏锐捕捉到群众对噪声问题的强烈诉求。
“噪声虽无形,却直接关系群众生活质量。看似是民生小事,实则直戳群众生活痛点。人大监督就是要紧盯民生痛点,把监督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2024年初的人大工作部署会上,李保国语气坚定,将噪声监管纳入年度立法计划。
经过多轮调研、反复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同年8月,《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噪声扰民监管的决定》正式出台,为解决群众“耳边烦恼”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这份决定的背后,是对民生细节的执着关注,是洛阳人大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当详细标注着具体降噪举措的整改方案摆在尤女士和家人面前时,她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眼眶泛红地说:“盼了这么久,终于看到希望了!”
随着整改工作推进,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响起,这次不再是令人烦躁的噪音,而是新生活开启的序章。尤女士握起笔,郑重地将满心感激倾注笔尖,写下这份感谢信。李保国收到信后作出批示:“做好回访,善始善终。”短短八字,话语质朴,却彰显着对群众负责到底的态度。他常说,群众事看似细小、琐碎,但件件关乎切身利益,只有把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头等大事办细办实,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这封带着墨香的感谢信,不仅是群众的心声,更是洛阳人大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鲜活见证。
近年来,在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的履职担当之下,洛阳人大通过“民生实事票决制”“人民群众反映问题处理办法”等创新举措,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民生关切的每一个角落。从全民健康管理“治未病”到农村低保政策落实,从基础教育校园餐管理、阳光招生到饮用水安全专项监督,人大始终站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人大是人民的人大”的深刻内涵。(相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