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树“喊渴” 人大督办“开方”

2025-07-22

  “这棵银杏树的根系都被水泥地‘捆住’了,得赶紧‘松绑’!”在嵩县车村镇顶宝石村“七棵银杏”民宿前,蹲在一株树干需三人合抱的银杏树下,前来暗访《洛阳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眉头越皱越紧。

  这棵被挂牌保护的“树王”正面临树池水泥封堵,气根裸露在外,树冠已有枯枝等多重危机。“就像穿小了三号的鞋!”他边说边给古树开出了一份督办的“诊方”。

  古树名木是城市的“绿色记忆”,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是大自然留下的珍贵遗产。“欲问古树年几何,树阅行人已千年。”为不让这些“绿色记忆”从时代中消失,市人大常委会去年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执法检查,对全市4093棵古树进行“全面体检”。

  “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乡镇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制定责任落实清单,将保护责任细化到具体单位和个人。”

  “要严格落实林长制、巡护指导、技能培训、联动执法等工作机制,加强对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任落实的监督检查。”

  “对存在根系裸露、腐朽树洞、树体倾斜等问题的古树,要及时采取修筑坝台、防腐处理、加固支撑等保护措施。”

  “将古树名木全部接入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建档’智慧管。”

  ……

  每到一处,检查组通过走访当地群众、现场观察、拍照、录像等,结合专家意见,对发现的问题古树,现场诊断“开方”并交由相关职能部门整改。

  保护古树名木不是“一次性工程”,需要代代接力的“生态传承”。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整改情况怎么样?前不久,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监督“回头看”,市县两级人大联动组成12个检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对去年要求整改的505棵问题古树实施动态跟踪。

  从检查情况来看,各相关部门整改有“方”,截至目前已完成475棵问题古树整改。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树势欠佳、空间不足以及生长濒危等情况,根据树种的不同“脾气”,分别由专业技术队伍采取个性化养护措施,对症下药,并通过科技手段为古树保护赋能,让古树名木“颐养天年”。

  栾川县、洛宁县、伊川县实行“一树一牌”精准管理,让每棵古树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孟津区、偃师区、瀍河区等及时完善数据信息,落实“一树一码”;汝阳县法院、新安县法院则发布古树司法保护令,为古树设立司法守护人,形成“执法+代表+司法”的守护机制;嵩县按照“一树一策”的要求,建立问题台账,给每一株问题古树指定专门负责人,定期检查古树周围病虫害情况,定期追肥以及对接监督整改等。

  “古树也需要‘体检’,像人一样。树体稳固性咋样、长势好不好、影响根系生长的土壤质量如何,这些都要时时留意。”在嵩县白河镇,镇林业站工作人员正在给古树进行“四维体检”。“从‘体检’到日常维护都有详尽措施,要像照顾家中长辈一样照顾古树,精心诊疗,‘喂饭、沐浴、理发’……”

  “我们加固了三根支撑点,用树脂泥填充了树干,以避免雨后过于潮湿造成树干损坏,还将部分树枝用钢条、钢片进行了加固。”宜阳县莲庄镇陈宅村党支部书记于铁伟介绍,前不久,村里一棵老榆树遭雷击后,当天便请林业专家对树木进行加固保护。

  “一纸监督‘处方’,推动各部门构建智慧精准管理模式,实现保护管理精细化。”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古树名木都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不但可以随时调阅古树名木的档案资料、地理位置等信息,对重点保护对象还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土壤养分、古树倾斜角度等信息,提升保护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古树名木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发展的独特名片,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和传承洛阳的历史遗产和生态文明。”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针对“回头看”发现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督办检查、工作评议、专题报告等监督方式,持续跟踪问效,以全过程监督管理守护“绿色文物”高质量发展。(李现森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