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劭春带队开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专项监督调研
“引入红薯脱毒育苗技术,能够有效去除红薯种苗携带的病毒,培育出健康、优质种苗,极大提高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红瑶品种目前地头收购价达到2.5至3元一斤。”
“年产1.8万吨(50t/h)甘薯淀粉厂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补齐汝阳县红薯加工转化率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淀粉加工工艺技术水平低等短板,还将发挥‘强链、延链、补链’作用,推动全县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前都是拿边角地种红薯,一家种个几分地,打个几百斤,好的自家吃,赖的喂牲口。现在育苗、栽种、收获、销售都实现专业化,一亩地产量近5000斤,毛收入4000元左右。”
……
7月16日下午,烈日炙空。按照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劭春带领常委会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到汝阳县开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一县一业)专项监督调研。在汝阳县中原红薯种业中心、小店镇甘薯淀粉厂、刘店镇红薯种植大方等地,调研组边走边与相关负责同志交流询问,详细了解汝阳县红薯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情况,对汝阳县聚焦红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培育,稳步推进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给予充分认可。
调研组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关于乡村振兴“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殷殷嘱托,在推进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立足本地特色资源,通过政府引导、标准化建设、品牌化运营、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将单一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一县一业”成为县域经济破局的重要抓手。要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充分利用基因编组、精准气象、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农学模型等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利用科技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撑农村特色产业做强做大。要推动全链升级发力,加快良种选育,提高亩均效益,挖掘深加工潜力,发展红薯+乡村特色文旅项目,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稳步推进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链条开花的基础上,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通讯员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