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 | 人大代表工作站领航基层治理新实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其成效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偃师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以开创性实践,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范例,有力推动了治理现代化进程。
扎根基层,重构治理前沿阵地
偃师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空间下沉和服务前置,重塑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形成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的治理闭环。伊洛街道推行 “民意直通车” 代表工作机制,让群众诉求直达决策层,推动老旧小区飞线充电问题 3 天内整改完毕,邻里中心提质升级一周内完成。商城街道组织代表走访山化镇王窑村,为困难群众谋划增收路径,解决独居老人住房难题,助力当地石磨面粉产业发展。首阳山街道沟口头村开展 “爱心义剪” 活动,为 40 余位老人提供服务,让治理温度直抵民心。
多维赋能,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人大代表兼具民意代表与政策执行双重身份,能够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实现从 “输血” 到 “造血” 的转变。山化镇王窑村的 “田间议事会” 颇具代表性,人大代表带领农业专家实地研讨,推动菊花种植产业从 1 个大棚扩展到 10 个,带动村民增收和土地盘活。大口镇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为 120 亩大葱牵线山东经销商,以订单模式外销日韩,助农每亩获利约 7000 元。
创新模式,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作为核心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增强决策科学性与执行力。岳滩镇创新 “三层模式”,镇级 “人大 + 政府” 征集民意,推动商汤大道改造等项目落地;村级 “人大 + 村民自治” 化解烧烤市场难题,建成啤酒广场;企业领域 “人大 + 工会” 解决用地融资问题。邙岭镇周山村在代表调研推动下,依托自然优势引入嵩山白茶产业,同步发展蟠桃、葡萄种植,形成多元产业格局。
数字赋能,探索智慧治理新路径
偃师区人大打造的数字化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群众建议 “秒提秒办”。大口镇引礼寨村的实践尤为典型,300 亩贡菜丰收遇难题,联络站迅速协调劳动力解决用工短缺问题,争取资金添置加工设备;对接电商平台与网红达人拓展销路,村支书化身 “新农主播” 直播带货,还筹备贡菜文化节,带动玉米、香薰产业发展,让 “云端民主” 切实赋能产业振兴。
偃师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的丰富实践,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其在察民情、促发展、创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这些实践必将持续推动治理能力升级,为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实现注入强劲动力。(偃师区人大常委会 欧阳广华 石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