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以创新举措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国泰民安。近年来,老城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各项部署要求,着力解决难点、打通堵点、点燃亮点,答好人大助力基层治理的“关键题”。
“党建引领+代表履职”筑牢治理根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摩斯密码’,这在我们基层人大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老城区状元红街道人大工委创新载体,将代表工作(联络)站与基层党组织宣传站深度融合,通过“党员+代表”联合宣讲队开展政策法规宣讲,强化政策落地与民意反馈的双向互动,让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道北街道人大工委积极试点“党建+代表联络站+网格治理”模式,组织辖区代表全员进网入格,延伸代表活动触角至基层“神经末梢”,实现民意线上即时收集、线下快速办理。同时组建民生实事监督小组,对办理过程全程跟踪、办理结果现场评议,形成“监督促整改、整改惠民生”的良性循环。
“矛盾化解+民生攻坚”回应群众期盼
老城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行业多元、联系广泛的优势,创新实施“代表+技术员+农户”三级结对帮扶机制。组织7名农业、电商等领域的专业代表,定向帮扶2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手把手教学、点对点指导,成功孵化具备电商运营能力的农民主播10余人,形成“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这种下沉式服务将产业发展指导与破解基层发展困境有机结合,探索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特色路径。
“从直播新手到带货达人,我们真的赶上了直播带货的风口!”土桥社区牡丹种植户李学军在邙山街道人大代表的结对帮扶下,其直播账号已积累3.2万粉丝,日均成交额稳定突破千元,家庭收入较之前翻了一番。
“制度规范+创新实践”提升治理效能
老城区人大常委会健全完善代表议案办理办法、常态化收集办理代表建议办法等制度体系,同步打出制度夯基与创新破题“组合拳”,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实现制度的“刚性约束”与创新的“柔性活力”有机统一。积极推进数智赋能,开发应用议案建议指尖督办系统,实现办理进度实时查询、办理质效在线评价;推行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按需定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施代表履职积分清单制,通过量化考核激活代表履职内生动力。以民生实事项目提质增效为抓手,变“政府配餐”为“群众点单”,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等36项民生工程落地见效,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我们要始终与群众心贴心,时刻为群众的幸福安康依法履职尽责。”老城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老城区人大将持续推进代表工作创新实践,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高质量代表工作筑牢社会安定有序的民意根基,让人大代表成为推动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主心骨”,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老城区人大常委会 通讯员 白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