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纳良言汇民智 共绘洛阳新蓝图
“应着力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议将城市交通向县区延伸纳入规划,以进一步推动洛阳城乡融合发展。”……近日,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十五五”规划意见建议座谈会上,各级人大代表纷纷畅所欲言,道出“心里话”,献出“实招子”,为推动洛阳城市发展贡献智慧。
为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意见建议征集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精心谋划部署,制定专题调研方案,并成立由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分别带队的7个调研组,分赴全市14个县区进行全覆盖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收集来自基层的声音。
“人大代表扎根群众,他们的意见就是规划的‘源头活水’。”李保国在调研中多次强调,“要鼓励代表们通过多种方式建言献策,切实吸纳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基层经验,齐心协力把‘十五五’规划编制好。”
此次征集活动覆盖广泛:参与的人大代表既有村支书、基层教师、医生,也有种粮大户、民营企业家、法律工作者等各领域各阶层人士;座谈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在机关举行的专题会议,也有在栾川、嵩县等考察调研途中开展的座谈讨论;建言内容紧扣发展,既有聚焦某一区域发展的“问诊求方”,也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普遍需求,力求全面反映城市发展的关键方面。
在孟津的座谈会上,20多位代表围绕乡村振兴积极建言。有代表直指交通瓶颈问题,建议提高乡村道路建设资金占比,设立偏远地区道路建设专项资金。还有代表关注到黄河生态资源,提议将黄河生态廊道和万羽洲湿地公园“串珠成链”,打造沿黄文旅产业带,让沿黄文旅真正火起来。
伊川的讨论则紧扣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要加大投入,财政补助标准也得提一提。”有代表算着细账。针对“谁来种地”的难题,有代表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村集体带头探索路子。更有代表着眼产业链发展,提出规划建设绿色杂粮核心区、中药材拓展区,集中力量把“拳头产业”打出去。
产业发展也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话题。“要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针对洛阳各县区的产业集群,开展整体数字化升级行动。”……来自伊滨区的市人大代表高阳高度关注新能源产业链条延伸与补强。建议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优质企业落户,明确我市能够承接的产业链环节,谋划出台相关支持引导政策。
城市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群众幸福离不开有效的基层治理。来自西工区的市人大代表陈娅结合自身基层工作经历,提出在“十五五”规划中结合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需要,对社区发展予以重点关注,以基层治理工作创新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洛阳“汉服热”席卷大街小巷,文旅市场热度十足……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现长红发展。不少代表提出,在“十五五”规划中形成洛阳文旅发展总体布局,有效整合各县区的文旅资源,共同打造、整体推介、融合发展,带动全市文旅产业全面提升。还有代表提出,联动汉魏故城、白马寺、二里头遗址,规划布局从夏商到汉魏的历史轴线,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开门问策极大地激发了代表们的参与热情,代表们紧紧围绕工作大局,提出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领域意见建议892条。这些建议经市人大常委会梳理汇总,已反馈至市“十五五”规划编制专班,其中部分可立行立改的内容,已交由政府相关部门办理。
“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保国在座谈交流中说道,人大代表要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多往田间地头跑,多听街坊邻居说,真正把群众的“金点子”变成规划编制的“金钥匙”。
一份份沉甸甸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不仅在广集民智中探寻发展破题的关键,更在一场场座谈交流中凝聚了奋进的共识……
据悉,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收集整理各方意见,并集中向市委反馈报告,让代表的真知灼见真正成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的“推进剂”,为现代化洛阳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梁火砺 王思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