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河 | 人大代表架桥梁 多元调解化噪声

2025-08-01

  “您看这样行不行?我每天晚上来体育场锁门,9点以后不能再打篮球,白天正常开放,咱们各退一步。”在瀍河区华林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内,区人大代表向来访群众耐心调解着持续数月的小区噪声纠纷。

  近年来,瀍河区以片区、社区、小区为单位打造多处社区体育公园,对运动爱好者们来说是喜闻乐见的好事,年轻人在这里挥洒汗水,孩子们在这里感受运动的快乐。然而,华林街道社区篮球场晚上的喧嚣,却成了附近居民的“烦心事”,运动的声音影响了周边部分居民休息,引发了一次次邻里矛盾纠纷。社区网格员多次调解无果后,将情况反映至华林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

  华林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以《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噪声扰民监管的决定》为重要遵循,立即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及环保部门、社区民警、物业公司等组成调解小组,多次现场视察、面对面调解,搭建双方对话平台,通过“科学监测亮数据、宣讲规定明是非、情感共鸣促和谐”的方式,既讲管理办法,又谈人情冷暖,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一方面加强管理,每天晚上9点准时关闭体育场;另一方面优化布局,将离居民楼较近的一个篮球架进行移位,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影响。周边居民们也对代表们提出的解决方案非常满意,自发到代表工作(联络)站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我们的代表不仅要当解决群众急难愁判问题的‘先锋队’,更要做好调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调节器’。”瀍河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将持续发挥人大代表沟通桥梁纽带作用,把“被动接访”变为“主动治理”,探索“代表联系网格”的基层治理办法,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听取民声、用实招破解民忧,将代表履职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实践,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展现代表担当,谱写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乐章。(瀍河区人大常委会 通讯员 李晓萌 方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