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守护饮用水安全,洛宁、宜阳在行动!
8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暗访10个县区!这22桶水将成为人大立法和监督的重要依据》新闻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8月7日,洛宁县、宜阳县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聚焦饮用水安全等民生问题跟进监督,用务实行动回应群众期盼。
洛宁县
8月7日清晨,洛宁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循着市人大常委会暗访组的足迹,直奔赵村镇南头村、七里坪村及景阳镇寺沟村。
“要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就得把每一个环节抓实抓细。”调研组与村民面对面拉家常、听诉求,和乡镇干部、村干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从干旱汛期供水保障到开矿对水源的影响,从水管维修到水质检测结果公开,逐项梳理问题,明确要求。
人大的监督推动迅速转化为各部门的务实行动。洛宁县水利局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对群众担忧的“上游开矿污染水源”“养殖场影响水质”等问题展开核查,并加急对相关村庄水样进行检测,用科学数据消除群众疑虑。针对供水管网漏水、汛期水毁等问题,县水利局联合乡镇政府加快维修进度,截至8月8日,南头村、七里坪村已恢复正常供水。
洛宁县环保局主动对接水利、卫健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享监测数据、会商整改举措,推动优化监测频次与覆盖范围,筑牢水质安全防线。景阳镇、赵村镇强化属地责任,加强养殖场监管,消除异味影响,同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让群众诉求有处说、有人管。
“现在水龙头里的水常流不断,水质检测结果也公示了,咱喝着心里踏实!”洛宁县赵村镇南头村村民张留宝看着自家院中的自来水,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洛宁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踪督办问题整改,推动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洛宁县人大常委会 通讯员 高朝辉)
宜阳县
8月7日下午,宜阳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冒雨深入樊村镇王寨村、白大沟村和董王庄镇董王庄村,实地察看了解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与公厕管理情况。
“雨天排水怎么样?日常清扫是怎么安排的?”在董王庄镇董王庄村,调研组走进一处公厕,一边察看便池污渍和地面积水、拍摄现场情况,一边向镇政府人员询问相关情况和整改打算。同时,要求相关部门立即加派人员做好清扫,保障群众正常使用,并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杜绝此类问题再发生。
“大爷,这水喝着咋样?平时水压稳不稳?”在樊村镇王寨村,调研组与路边群众拉家常,细细询问日常饮水情况,并一一收集记录群众的具体诉求;在白大沟村,调研人员在农户家中自来水龙头取水察看水质并饮用,同时,安排工作人员对该村及王寨村的饮用水源进行取样,送往专业机构检测。
在白大沟村锦泰农牧养殖场,调研组通过监控系统查看养殖区环境,向负责人询问环保措施落实细节,详细了解粪污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程序等情况,明确要求做好通风及除臭设施的检修维护,严格规范粪污处理各环节操作,通过喷洒生物除臭剂、加强圈舍清扫等方式精准控制异味扩散,切实避免对周边地下水水质和村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宜阳县委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与公共设施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调研组已将相关情况向县委进行专题汇报,并列入人大监督重点。”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督促县环保、农业农村等部门启动全县拉网式排查,摸清各乡镇饮用水水源水质、供水保障、管网维护等现状,强化农村公厕管理。
下一步,宜阳县人大常委会将紧盯突出问题,通过跟踪问效、动态督查开展常态化监督,推动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到位,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全面提升,让每位群众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成效。(宜阳县人大常委会 通讯员 张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