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强调 人大工作者要做到“四声”
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025年8月27日)
李保国
同志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人大必须强化“为民”意识,牢记“人民”二字,让人大的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
一是要主动融入群众听呼声。呼声就是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就是人大的工作方向、工作重点。人大是人民的人大,每一名人大工作者都要主动到群众中去,到最基层群众中去,到最困难群众中去,到最需要帮助的群众中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路要走到尽头、水要找到源头、沟要走到沟底,直接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刻到脑子里,落实到人大的立法、监督、代表、新闻宣传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中,落实到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中。绝对不能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绝对不能对人民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绝对不能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绝对不能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麻木不仁,否则我们就会异化变质,人民就会反对我们、痛恨我们、厌恶我们、推翻我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已经建立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好人大代表工作站、线上工作站、流动工作站,搭建“有事请扫码”平台,还开展“五联系”“人大代表走洛阳”“探访大山里需要帮助的人”等主题活动,我们要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绝对不能搞成装点门面的“花架子”。
二是要敢于维护民利勇发声。听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是马不停蹄、付诸行动,还是听听而已、束之高阁,这是真假共产党人的“试金石”。我们人大工作者大多数是共产党员,都是对着党旗举过手宣过誓的,我们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中的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也都是拥护共产党的。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拥护共产党的人,就应该对人民群众正在承受的疾苦、向往期盼的幸福,奔走呼喊、仗义执言,做到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以法律重器破除利益藩篱、部门主义,以监督利刃直击不作为、慢作为、滥作为,对任何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拍案而起、铁拳重击、抗争到底,以最坚决、最有力、最果断的行动,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变成守护民生福祉的钢铁长城,让每一名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制度的力量、人大的担当。绝对不能面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明哲保身、袖手旁观,绝对不能面对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呼声沉默失语、噤若寒蝉。
三是要善于解决问题快消声。人大不是万能的,人大工作也有职责边界,不能越俎代庖,但人大也不是不能的。市人大是地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地方最高国家权力监督机关,必须扛起神圣职责使命,以立法给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划边界、定规矩,监督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及行使公权力的单位廉洁高效行使权力,督促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好更快、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呼声。人大必须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好职能“组合拳”,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坚持“小切口”原则,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基层治理等领域的法规供给水平,以法治力量捍卫群众切身利益。要坚持全流程管理理念,紧盯住宅小区治理、饮用水安全、黑臭水体恶臭气体、噪声扰民、校园餐、农村低保等群众高度关切事项,一体解决责任落实、制度漏洞问题,推动惠民政策公平公正地惠及到每一个人。要严格落实代表建议办理“双满意”办法,完善人民群众反映问题处理机制,用好快速反应机制,对代表建议、群众反映问题一件一件盯、一项一项抓,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是要以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赢赞声。本届人大常委会产生两年多来,我们在保障中心大局、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省人大、市委是充分肯定的,社会各方面也是认可的。我们决不能沾沾自喜、感到万事大吉,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离党的要求、人民群众满意还有天大的距离。人大是人民的人大,要将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时间响应群众诉求,将好事办实、难事办妥,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以实绩实效赢得群众口碑。人大工作要想赢得赞声,就要做到党委满意、人民群众满意、人大代表满意、监督对象满意。“四个满意”不是割裂的、对立的,而是一致的、统一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好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赢得赞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只有相对论,没有绝对论。我们必须坚持一流素质、一流业绩、一流效果、一流形象的工作标准,时刻保持奋斗姿态,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人大责无旁贷,必须挺膺而出。让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时刻保持“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创新履职、奋勇争先,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现代化洛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