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洛阳美”文集|孟津黄河古渡的绿色蝶变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唐代王维的诗句,道出了孟津渡口的历史韵味。 如今,这座古老的黄河渡口——铁谢渡口,正见证着洛阳市孟津区黄河沿岸的绿色蝶变。 铁谢渡口的摆渡作用随着洛阳黄河公路大桥的启用而消失 吉小平 摄 9月12日,雨后初晴,铁谢渡口宁静如画。渡口边,两只刷着蓝白相间油漆的铁皮船静静停靠。船主雷正宏,这位白河镇周口村村民,用20余年时间,将黄河河心的不毛沙洲,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以前这里全是沙土,风一刮就迷眼睛。”雷正宏指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沙洲说,“我从2000年开始种树,慢慢把沙地变成了林地。现在,连鸟儿、兽儿都喜欢在这里安家。” 在铁谢渡口东侧1.2公里处,是正在建设的焦洛平高铁洛阳黄河公铁大桥。6月28日,工程正式开建,大桥建成后,高铁将为豫西地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1977年洛阳黄河公路大桥通车现场 资料图片 在铁谢渡口西南侧,一片沼泽湿地正焕发新生。这里是黄河湿地(孟津段)万羽洲生态修复项目所在地。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中心科研室主任郭准指着湖泽边的豆荚说:“你看,这是野生大豆,对育种科研来说是宝贝。”话音刚落,水泽中的鸿雁叫了起来。 “今年1月,我们在附近发现了丝绒海番鸭。”郭准介绍,这种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迁徙而来的鸟,是第五次在我国观测到,也是其首次在我省有观察记录。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孟津黄河湿地近三年实施退耕还湿、水系连通等工程,使湿地率显著提升。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内记录到331种鸟类,鸟类数量15万余只。 正在建设中的焦洛平高铁洛阳黄河公铁大桥(近景) 郑占波 摄 绿水青山守住了,经济发展不落下。 在铁谢渡口以南,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正蓬勃发展。这里主导产业为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和氢能新能源,是洛阳市唯一有化工产业园区的开发区。 “该开发区内建设有配套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全部实现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洛阳市生态环境局孟津分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区1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5余万吨。 黄河湿地(孟津段)万羽洲生态修复项目 郑占波 摄 孟津区坚持“工业立区”战略,同时守护黄河生态,奋力冲刺“千亿强区”目标。 从古渡口的沧桑变迁到如今的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黄河沿岸百姓正用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让千年古渡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