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态保护“组合拳” 守护洛阳发展“新底色”

2025-10-15

  生态环境保护是民生之基、发展之要。

  2023年以来,新一届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安全保障、生物多样性维护、人居环境提升等关键领域,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以法治思维筑牢制度屏障,以创新机制破解治理难题,以联动协同凝聚共治合力,在流域治理、资源守护、民生改善等领域打出一套“立法+监督+联动”的生态保护“组合拳”,有力守护了洛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打造“天蓝水清、山绿气净、城美人和”的美丽洛阳贡献了人大智慧与力量。

  立法先行,筑牢生态文明法治根基

  坚持以法治理念引领生态保护,发挥“法规+决定”双轮驱动作用,针对不同领域的生态短板精准施策,逐步构建覆盖水、林、气、声等多要素的法规体系。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深入一线暗访调研、全面掌握实情的基础上,2024年制定出台《洛阳市伊洛河保护条例》,首次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明确伊洛河流域保护的权责边界、治理标准与保障措施,为“母亲河”永续发展划定法治红线。同步修订《洛阳市水资源条例》《洛阳市节约用水条例》,补齐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制度短板,形成“一河一策+综合管控”的水生态治理新框架,为流域保护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和群众急难愁盼,在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吸纳民意的基础上,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饮用水安全、黑臭水体与恶臭气体治理、住宅噪声污染防治、黄河古都旅游公路生态保护等5项制度决定,构建起“常态化监督+重点化推进+精准化施策”的立体监督体系,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法治屏障。

  “五项制度的出台,是人大服务中心大局、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对推动洛阳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

  精准监督,创新全链条治理机制

  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创新运用暗访督查、三级联动、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推动生态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

  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核心任务,创新采用“暗访为主、明察为辅、闭环整改”模式,2023年在全国人大系统率先制定暗访监督办法,组建专项暗访组,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黄河保护法贯彻实施、伊洛河污染防治等暗访55次,推动解决水质异常、污水乱排等问题40余项,获省人大高度肯定。2024年,常委会组织代表与工作人员“溯河而上”,开展伊洛河全流域生态踏勘,明察污水处理厂运行,暗访源头水质,审议环保报告,督促整改问题323个。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暗访机制与执法检查深度融合,开展“天下黄河洛阳美”专项活动,深入孟津、新安等地,督导“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生态保护,现场反馈土地利用、文旅开发与生态保护不协调等问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联动共治,守护绿色生态资源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针对古树名木、林地等核心资源,构建“三级人大联动+部门协同发力”监督格局,精准破解保护难题。

  2024年4月至8月,常委会启动三级人大联动机制,组织代表和干部跋山涉水,深入寺庙、村落、山林开展古树名木专项检查,累计核查4093棵,发现生存危机古树581棵。针对标牌不统一、资金不足等8类问题,召开专题督办会,推动制定复壮方案、拓宽资金渠道,成功救治古树304棵,整改完成率达83.6%。2025年,结合国家《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施行,开展“回头看”,推动汝阳县法院发布全市首份古树司法保护令,建立“人大监督+司法守护”长效机制。

  针对乱砍滥伐、毁林占地等行为,2024年开展护林监督专项行动,采取“市级抽查+县区自查”模式,督促嵩县、汝阳等重点县区自查自纠,组建暗访组深入山区核查,推动查处毁林案件12起,涉及林地19.18亩,有效遏制违法行为,守牢绿水青山基本盘。

  生态惠民,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坚持生态惠民导向,针对饮水安全、噪声污染等问题精准施策,构建多元共治机制,让生态成果更多惠及于民。

  2024年出台《关于加强噪声扰民监管的决定》,创新划定“宁静时段”,明确部门职责与处置流程,建立“快速响应、闭环处理”机制。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开展“现场暗访+实时检测”,推动解决工业、施工、交通噪声问题6914个,12345热线噪声投诉办结率达98.77%,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聚焦饮用水安全,启动水源地保护立法调研,赴先进地市考察学习。常委会主要领导冒雨涉滩,深入陆浑、故县、前坪水库及上游暗访,采集22份水样送检,提出“科学划定保护区、谋划新增水源地”等建议,推动出台饮用水安全监督决定,从制度层面筑牢“健康水防线”。

  从伊洛河治理到古树守护,从噪声管控到水源保障……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度构建、监督创新、联动共治,形成了“立法精准化、监督常态化、治理协同化”的生态保护新路径。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完善法规制度,创新监督机制,凝聚治理合力,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洛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洛阳市人大常委会 张艳艳 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