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不断提升流动工作站监督质效

2025-10-17

  

编者按:

  2023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全市中心大局和群众急难愁盼,创新开展人大代表流动工作站监督,围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飞线”治理等首批设立两个人大代表流动工作站,开展靶向监督,取得了积极成效,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牵头设立相关人大代表流动工作站,经验做法在市人大常委会“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为洛阳增光•人大代表走洛阳”主题活动经验交流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现将典型发言材料全文刊登,供大家学习借鉴。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不断提升流动工作站监督质效  

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设立人大代表流动工作站,是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监督工作规律,在监督方式方法上的一次创新,在全省人大系统属于首创。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部署,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率先设立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飞线”治理两个人大代表流动工作站,充分发挥查找问题“千里眼”,找准症结“显微镜”,谋求对策“参谋部”,督导落实“加速器”的作用,以高质效的监督助力民生难题的解决。两个流动工作站的工作报告均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一、精心组织准备,夯实监督基础

  作为首批设立的两个人大代表流动工作站,市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要求做到“首战必胜”。为此,我们在入驻前精心准备。一是挑选精兵强将。针对流动工作站时间跨度长、任务艰巨的特点和人大代表自身业务繁忙的矛盾,在流动工作站组建过程中,确定履职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又能保证履职时间的市人大代表张利伟、于庆伟分别担任“飞线”治理和加装电梯工作站副站长,抽调城市区的李改艳、闫毅军等代表作为站内成员,并在进驻之前认真开展履职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二是科学制定方案。借鉴市委巡察办的工作流程和机制,精心设计进驻动员、线上线下发布公告、被监督单位自查、调阅资料清单、约谈人员清单和问题整改清单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为工作站开展工作提供了遵循。三是认真组织动员。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两个工作站的启动大会,明确设立流动工作站重要意义、监督工作重点,并对相关部门主动接受监督提出要求,为流动工作站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坚持问题导向,发挥监督“前哨”作用

  在流动工作站正式进驻后,代表们主动作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监督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充分彰显了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

  (一)深入基层,当好查找问题“千里眼”

  飞线杂乱、高层住户“上楼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精准掌握群众诉求,组织流动工作站的人大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意见。线上,在“洛阳人大”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公布流动工作站二维码,设置线上意见箱,累计收到群众关于飞线治理的意见建议450余条、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意见建议200余条;线下,张利伟、于庆伟等人大代表深入8个城市区60余个居民小区,走访群众1000余人次,召开座谈会30余次,广泛收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二)聚焦重点,用好找准症结“显微镜”

  在飞线治理工作中,市人大代表张利伟等带领团队深入涧西区嵩山路、西工区凯旋路等“飞线”重灾区,逐户走访沿街商户和居民,详细记录线缆杂乱、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等问题,形成飞线治理民意清单,其中“明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收费标准”“规范通信运营商线缆铺设”等20余条建议被纳入整改方案。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中,市人大代表于庆伟等针对低层住户反对加装电梯的问题,多次上门与居民沟通,倾听其对采光、噪音、费用分摊的顾虑,收集“建议给予低层住户经济补偿”“优化电梯加装分摊比例”等关键意见,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分析研判,做好谋求对策“参谋部”

  为找准问题根源,从五级人大代表中抽调20余名熟悉住建、城管、环保等领域的骨干,组建专项调研专班,开展沉浸式调研。在飞线治理调研中,代表们对照“管线入地、搭设线桥、废弃剪除”等6项治理标准,对城市区344条道路、1797个老旧小区进行摸排,发现“治理标准不明确”“充电桩配建不足”“运营商资金投入不够”等16类56个问题,建立《城市区飞线治理重点问题台账》,明确每条问题的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

  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调研中,代表们聚焦“加装意愿不统一”“资金筹措难”“管线迁移协调难”等堵点,深入西工区凯旋路43号院、涧西区广州市场西院等小区,实地察看施工进度,与业主、施工方、物业面对面交流。针对“同一小区加装电梯价格差异大”的问题,市人大代表李改艳等牵头成立价格调研小组,对比不同电梯企业报价,分析成本构成,推动出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基准价指导意见》,规范市场价格秩序;针对“管线迁移费用高”的问题,市人大代表张燕多次协调水、电、气、暖等专营单位,促成其出台“按成本收取迁移费用”的优惠政策,为居民降低经济负担。

  (四)多方联动,铸好督导落实“加速器”

  建立“常态化+专题化”监督机制,组织代表全程参与飞线治理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推动问题整改落地。在飞线治理中,代表们采取“日巡查、周通报、月验收”的方式,对各城市区治理情况进行督导。市人大代表康曼峰带领监督小组,每周深入洛龙区关圣街、老城区民主街等路段,现场检查线缆捆扎、废弃线缆剪除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20余个点位,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责任单位3日内完成整改。

  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中,代表们创新“一线督查、现场办公”模式,直接深入项目工地解决问题。涧西区南昌路九街坊“两楼共享”电梯加装项目推进中,因部分居民对连廊设计存在异议,施工一度停滞。代表工作站得知后,立即组织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方召开现场协调会,耐心解释连廊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识,仅用68天就完成安装。截至目前,代表们累计督导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38部,“飞线”治理2423处,其中管线入地8处、搭设线桥16处、剪除废弃线缆997处。

  三、持续跟踪监督,做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

  今年以来两个流动工作站还开展了“飞线”治理和加装电梯的“回头看”工作,组织人大代表对照问题清单,一项一项抓落实。通过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飞线”治理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飞线治理成效显著,城市“颜值”与安全双提升

  “空中蜘蛛网”明显减少。在代表们的推动下,各城市区累计治理各类“飞线”3047处,其中涧西区完成285处、老城区完成200余处,周山大道、中州东路等主干道线缆实现“横平竖直”,老城区西南隅街道通过“仿古设计、整齐划一”的治理模式,让背街小巷焕发新颜,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样板街”。

  (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速,群众“上楼难”问题有效缓解

  加装数量稳居全省前列。在代表们的协调推动下,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486部,数量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涧西区完成146部、西工区完成94部,洛龙区龙兴小区通过“EPC+O”模式,实现173部电梯集中加装,惠及居民2210户。

  “飞线”治理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流动工作站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大代表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推动工作的重要力量,流动工作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下一步,我们将学习借鉴其他部门流动工作站的经验,继续深化流动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活力,聚焦群众更多“急难愁盼”问题,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成效,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为洛阳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