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人大监督“硬举措” 守护黄河岸边“好风景”

2025-10-17

  “以前涧河边上尽是垃圾,夏天味儿大得不敢靠近;现在水清了、岸绿了,傍晚带着娃来散步,心里敞亮!”家住新安县涧河岸边的王大爷,如今每天都要沿着河边步道走一圈,这是新安县生态环境蝶变的生动缩影。作为黄河中游末端的重要节点县域,新安县境内黄河全长37公里,小浪底水库水域面积168平方公里,全域均属黄河流域。2023年以来,新安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执法检查为剑、以民生监督为纲、以主题活动为桥,打出一套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组合拳”,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让“丝路汉关、山水新安”的底色更浓、颜值更高。

  一、执法检查“精准亮剑”,筑牢生态保护“制度屏障”

  “磁涧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进度滞后4个月,雨污管网覆盖不全,部分生活污水直排,必须限期整改!”2023年9月,新安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中,直奔项目现场“把脉问诊”,当场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问题,压实整改责任。执法检查是人大监督的“利器”。2023年以来,新安县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态环保重点领域,先后多次开展水污染防治法、黄河保护法专项执法检查,组织代表实地察看企业、河道、污水处理厂等点位46个,形成问题清单,推动解决了一批制约生态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监督中,常委会紧扣“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重点监督沿黄绿化、矿山修复等工作。针对黄河新安段深石山区造林难问题,检查组多次深入沿黄各镇,查看5.1万亩沿黄生态林带建设情况,督促政府配套高标准灌溉系统,打造“生态+景观+富民”的复合型林带。如今,沿黄公路两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曾经的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矿山修复是新安县生态治理的“硬骨头”。常委会通过“明察+暗访”方式,监督矿山企业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要求,五年来推动生态修复各类矿山32576.35亩,8家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2023年,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新安召开,自然资源部专程调研肯定其治理成效。此外,常委会还紧盯“清废行动”,组织代表对黄河流域20个疑似固废点位逐一核查,督促整改问题,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确保黄河新安段“河畅、水清、岸绿”。

  二、民生关切“靶向监督”,破解环境治理“痛点难点”

  “饮用水安全是天大的事,必须让群众喝上‘放心水’!”2023年每季度,新安县人大常委会都会组织代表深入县镇两级1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回头看”排查。在南岗水源地,检查组发现铁门镇污水处理厂距保护区过近,存在污染风险,当即要求县政府依法拆除。为保障饮水安全,常委会每季度组织环保、水利等部门排查水源地隐患,建立问题台账;督促卫健委每季度公开水质监测数据,确保群众知情权;对2个县级水源地实行“一对一”监管。“现在水龙头里的水甜了,泡茶都更香了!”城关镇安乐村村民李大妈的话,道出了群众的真实感受。黑臭水体治理是群众另一大关切。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推动政府实行“河长制+无人机巡查”,对县域150余公里河道进行航拍,发现并整改垃圾乱堆、排污口违规等问题3处。2023年,涧河(新安段)清理沿河垃圾19288余方,成功入选河南省“美丽幸福黄河”案例,昔日的“排污沟”变成了如今的“景观带”。“以前涧河夏天飘绿藻,现在能看到小鱼游,周末还有人来写生!”涧河岸边商户张老板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问题,常委会督促政府印发《新安县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42.21平方公里Ⅰ类声环境功能区(居民区)、10.8平方公里Ⅱ类功能区(混合区),开展餐饮油烟、工地扬尘、烟花爆竹燃放专项整治。2023年以来,推动整改噪声扰民问题17件,城区噪声达标率提升至92%,群众夜间休息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同样“紧抓不放”。常委会紧盯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2023年组织代表视察中铝洛阳铝加工、万基控股等重点企业,督促其完成熔炼炉脱硝治理、烟气二次收集等6项提标改造任务。当年,全县PM10浓度降至70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稳定在4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253天,超市均值7天;2024年,尽管受60万发电机组投产影响,新安仍是洛阳四组团县中唯一综合指数下降的县区,重度污染天数仅5天,为组团最少。

  三、主题活动“联动赋能”,激活生态共治“全民动能”

  “沿黄绿化不仅要种得活,还要能富民!”在“天下黄河洛阳美”主题活动中,新安县人大常委会组织20余名人大代表,深入沿黄五镇视察生态林带建设,提出“发展林下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建议。如今,沿黄各镇在生态林带间种植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带动50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常委会还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支持”的共治格局。在洛阳万基新型墙材有限公司,代表们看到粉煤灰被制成加气块,年消耗粉煤灰35万吨、脱硫石膏3.5万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在义煤集团新义矿业,年综合利用煤矸石50万吨的项目,让曾经的“矸石山”变成了“资源库”。2023年,新安县“无废城市”建设5项重点工程完成4项,城区建成43个垃圾分类站,覆盖156个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为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常委会借助“6•5”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节点,组织代表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开展环保宣传20余场,发放资料5000余份;推动政府建立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鲜明导向。华洋生态科技园“荒山变绿洲”的案例入选“美丽河南实践优秀典型”,“河清水甜润民心”成为新安生态治理的生动注脚。

  四、监督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如今的新安,生态底色愈发鲜亮:大气方面,2023年优良天数253天,2024年综合指数同比下降0.3%,四项污染物改善率居洛阳四组团县第一;水环境方面,涧河党湾断面达标率100%,金水河尚庄断面达标率91.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优良;土壤方面,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100%。荣誉背后,是人大监督的持续发力。2023年以来,新安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县政府环境状况报告3次,开展专题调研6次,提出审议意见28条,推动磁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沿黄五镇农村污水治理等12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如今,新安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省级生态县”等称号,“走进新安,自然心安”成为群众最自豪的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加大监督力度,推动黄河新安段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天下黄河洛阳美’贡献新安力量!”新安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