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12345 “小切口”做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文章”

2025-10-31

  “信号灯配时不合理,天天堵,我得赶紧反映一下。”市人大代表顾三斗在调研中发现主干道的拥堵问题后,没有走繁琐的流程,而是直接拨通了12345热线。“我这边电话刚挂,系统里代表专属的工单就已经生成了,直接进入优先处理通道。”顾三斗感慨道,“这种‘零延迟’的响应,让我们代表的发声更有力量了。”

  顾三斗的经历,是市人大常委会创新联动12345热线机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信息已被统一录入12345热线系统,一条小小的热线,正成为代表们“随时随地”履职的新支点。

  “移动探头”让城市治理更敏锐

  “晚上散步,看见工地围挡倒了,挺危险的。”市人大代表李义龙掏出手机,点开“洛阳12345”微信公众号的“人大代表随手拍”模块,拍照、定位、上传,一气呵成。“就像城市的‘移动探头’。”他笑着说,“发现问题,随手一拍,一分钟内就能直达指挥中枢。这种‘即发现、即上报’的模式,让履职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

  不仅代表在主动发现,群众的声音也能“一键直达”。在涧西区路劲御城小区,几位居民围在楼下的“有事请扫码”牌子前。“扫这个码,反映的问题直接就能到代表和12345那里,太方便了!”一位居民一边操作一边说,“之前我们反映扬尘问题,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很快就有回应了。”目前,洛阳全市206个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全面推行了“有事请扫码”,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构建起“群众扫码—代表关注—平台交办”的24小时不打烊响应机制。

  正如一位基层代表所说:“现在我们说话更管用了,这条热线,让我们感觉群众就在身边,责任就在肩上。”

  “硬约束”闭环让群众呼声有回响

  收集民意是前提,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洛阳人大为这条民意高速路装上了“计时器”和“责任链”。

  “我们接到工单,要求24小时内必须首次响应,3到9个工作日办结。”一位承办单位工作人员介绍,比如处理“飞线充电”乱象,这套“计时器”倒逼街道限时清理了乱拉的电线,还协调安装了集中充电桩,“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居民们都满意。”

  对于“不满意”的工单,12345平台会自动启动二次办理。同时,人大监督的介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双保险”。曾有一位代表多次反映跨区域“夜间施工噪音”问题,进展缓慢。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介入后,迅速召集环保、住建等部门现场办公。“人大跟踪督办,力度不一样了,”一位参与协调的干部说,“大家坐在一起,现场定方案,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彻底解决。”

  “一张网”监督让代表履职更有力

  监督,是落实的保障。如今,洛阳市、县、乡三级人大工作人员通过专属账号登录系统后台,就能像查“物流信息”一样,实时跟踪每一个工单的“行程”。

  “问题到了哪个部门,处理到哪一步,结果如何,一目了然。”一位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这种透明化的监督,真正做到了‘问题不解决,监督不停止’。”

  系统不仅能跟踪个案,更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人大精准监督提供“导航”。不久前,“校园餐食品安全”相关工单在平台上预警激增时,市人大常委会及时捕捉到这一信号,并启动了专项调研。“数据告诉我们群众和代表最关心什么,让我们的监督更有针对性,能打到点子上。”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从“听得到”到“办得好”,从“接单子”到“治根子”,一条热线的背后,是代表与群众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是数据赋能治理的生动实践,激活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旺盛活力。市人大常委会以12345热线为“小切口”,做实做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文章”,为推进高效能治理贡献“洛阳样本”。(通讯员 朱群鸽 王玮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