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行业赋能强动力 民生攻坚显担当
近年来,老城区人大常委会聚焦代表履职提质与基层治理增效,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坚持“行业赋能”与“民生攻坚”双向发力,持续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下沉一线、贴近群众,有效提升代表工作(联络)站运行质效,切实将代表作用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治理提供坚实支撑。
行业赋能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近日,老城区土桥社区的牡丹种植户李学军滑动手机,正在展示他的直播账号——短短数月,他已积累了3.2万名粉丝,日销售额已在千元以上。而半年前,他还常常因为不熟悉平台规则,面临错误操作、违规提醒等种种困扰。“多亏了人大代表的帮助。”李学军说。
老城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多元背景的优势,助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平台。通过电商专家牵头,形成“代表+技术员+农户”三级联动帮扶模式,组织7名专业代表定向开展助农帮扶,成功培养出15名掌握电商技能的农民主播,形成“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同时,将下沉式产业服务指导与基层矛盾调解紧密结合,推动涉农问题早预警、早处置,走出一条人大代表融入基层治理实践的新路径。
民生攻坚 绘就基层治理“温暖底色”
“我是一名企业家,更是一名人大代表。我一直致力于把企业经营成造福员工、回馈社会的平台。”老城区人大代表、洛阳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勋说。
今年年初,春都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居民赵某因身患尿毒症而无法工作、生活拮据的问题后,迅速向社企联盟反映,并与道北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对接。通过“牵线搭桥”,与该公司达成协作,为赵某争取到了每月的援助资金,助其渡过难关。
通过构建“工作(联络)站+多元融合”的运行模式,老城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拓展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主体功能,与社企联盟、社区邻里中心等基层治理资源进行有效链接,将代表的行业优势、企业的社会资源与社区的民生需求精准匹配,不断融入基层治理平台体系,形成了“社企携手、互促共赢”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双向发力 彰显人大代表时代价值
走进邙山街道的涉农产业人大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赵海正在准备农业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以前搞种植养殖,最怕的就是技术不专业、销路不稳定,投入多回报少。自从代表工作(联络)站把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我们的生产有了技术支撑,销售渠道也更多了!”
如今,该涉农产业代表工作站聚焦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生产营销、农文旅融合、技能培训、电商物流等多方面,组织具有农业专长的人大代表驻站,通过明确“四项任务”、落实“三项机制”,将代表自身的行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将代表工作(联络)站的职能从“听民意”延伸至“解民忧、促发展”。
从“助农培训”的技术赋能到“社企联盟”的共治共享,老城区人大常委会推动“职能嵌入”与“协同共治”双线并行,将专业能力与履职要求有机结合,不仅拓宽了人大代表履职的广度与深度,更极大提升了人大工作(联络)站的运行实效。(老城区人大常委会 通讯员 常向阳 范崇钰 白银晓)